新春走基层|专注治“土”病 专心念“水”经

2024年02月06日 9:11 8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春走基层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施行以来的5年,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行业蓬勃发展、大浪淘沙的5年。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用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2018年开始布局环保产业,以全资企业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久集团)为主力军,打造环保高新技术企业。5年里,该队参与创建江西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推选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江西省环保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成为江西省风头正劲的环保新星。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第十地质大队,专访该队天久集团下属主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业务的天久生态环境修复中心。此时,中心一部分技术人员已返回鹰潭市本部,转入紧张的室内编写工作,另一部分技术人员仍在鏖战风雪,为春节做最后的冲刺。过去的一年,该中心取得新签合同额4200万元、产值4600万元、收入3700万元、在建项目超8000万元的成绩,实现逆势增长。

1
工作人员采集污染土壤样本。

“深耕两大领域 定位‘专精特新’”

走进办公室,记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墙边立着的写满项目清单的白板:抚北工业园区下游土壤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广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项目、景德镇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项目……白板上一个个项目名称串起的是该中心30名技术人员一整年的工作量。

“以前是我们两条腿四处奔走找项目,现在更多的是项目上门找我们。”年轻的“85后”中心主任宋志文向记者谈及业务时如数家珍。他说:“我们的战略就是深耕两大领域,定位专精特新,写好土壤和地下水两篇文章。”

“专注、专业,有国有队伍的底线”,这是江西省环保领域专家和主管部门对他们的评价。多年来,该中心有7人(含调离)入选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1人获得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文表彰,1人获生态环境部表彰。2023年,在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上半年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从业单位考核结果中,天久生态环境修复中心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优秀级从业单位”。因为水平突出,修复中心近期再次中标宜春高安市新一年度的拟出让土地污染调查服务采购项目。

除了口碑过硬,修复中心还以善于解决棘手难题而在业界闻名。2021年,备受瞩目的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惩罚性赔偿第一案——景德镇浮梁县跨省废液倾倒突发环境案已由法院判决,亟须修复被污染的村民水源环境。面对污染严重、经费有限的难题,天久生态环境修复中心跳出传统思维、创新设计方案,历时3个月完成了修复,为今后此类生态环境案件提供了“浮梁模式”。

此外,该中心围绕全面落实江西省地质局《地质工作公益服务清单》,进一步彰显了地质工作公益属性,全力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公益服务,为地方结合实际立项申报各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争取财政专项资金超1.5亿元。

“要研制出江西老百姓用得起的配方”

“质控专家的任务就是确保采样机构的调查采样程序规范、质控严谨、数据精准。”迎着凛冽的寒风,担任江西省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质控专家的蒙智宇在山坡上向记者展示采样的规范流程。作为修复中心的高级工程师,蒙智宇与中心另一名高级工程师曾建辉一同入选了省级包片专家库,同时,又被抽调为18名“三普”采样质控专家之一。

除了“三普”专家角色,蒙智宇更多时候承担着修复中心关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科研工作。该中心曾实施了江西省临川、寻乌、上犹、吉安、黎川、金溪等6个县区的耕地类别划分项目,多个县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及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对江西省内受污染耕地分布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江西省内受污染耕地为轻中度镉污染占大多数的现状。

“用常规‘猛药’不仅投入高,还容易存在破坏土质、过度修复和增加二次污染的情况。”蒙智宇对记者说,“我们要研制出江西老百姓用得起的配方。”为此,修复中心申报了江西省地质局科研项目“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在赣州、抚州、吉安等3市3县5区的623亩受污染农田开展早、中、晚稻种植试验,通过试验不同的低积累水稻品种、试剂组合,最终成功为各示范区所在地“量身定制”多套经济、有效的轻量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在此期间,该中心自主研发出1种叶面阻隔材料、1种元素水溶肥料,同时包含“1种用于水稻叶面阻控材料的稀释装置”在内的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

如今,该中心再次向鹰潭市申报了科技计划项目,开展轻量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

“本是地质队员,就能吃一样的苦”

1月底,江西普降大雪。当大家在赏雪的时候,修复中心外派在上饶德兴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技术人员却有些“窘迫”。为了采集新鲜土壤样本,他们只能蹲在路边,用双手小心地剥开积雪,再用工兵铲凿开冻土,采集规定深度的土壤。虽然双手已冻得发红,他们仍必须以标准程序采集土壤。

“我们来自地质队,本就是地质队员,一样能吃苦。”项目负责人苏凡对记者说。苏凡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19年,他加入修复中心后不久就开始担任项目负责人。那一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刚刚施行,很多技术导则也是新的,大量工作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为此,他吃了不少苦头,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2020年,为了赶工期的他每天早出晚归,因时间交错,两个多月没与怀孕的妻子当面说过话。但在项目结题的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聊起工作辛苦的一面,担任广西耕地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一期)调查采样项目现场负责人的张传奇同样觉得稀松平常。张传奇需要带领组员们在广西3个县区采集土壤、地下水、禽畜粪便等16种类型、4000件样本。在台风天,他们需要冒险登高作业,采集大气干湿沉降样;在“双抢”季节,他们需要与收割机抢时间,采集谷物和秸秆样本。最终,该团队出色的表现多次获得甲方会议表扬,张传奇还被邀请作为专家为二期项目各作业单位授课。

“我不觉得女生与男生在这个行业有什么不同。”毕业于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盛诚对记者说。2020年6月份毕业进入单位后,盛诚就主动承担了与男同事们一样的脏累活。夏季里,除了忍受炎热外,还有无处不在的蚊虫和臭气,她毫无怨言。两个月后,她在宜春地区担任疑似污染地块调查项目负责人,并深耕数年。正是由于她的出色表现,该中心获评“宜春市优秀级从业单位”。

“年轻人被重视,未来才有奔头”

该中心职工平均年龄33岁,大部分是“90后”,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7人,党员17人,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高活力、高学历、高素质的技术团队。

“单位敢于将重要的工作交给我们放手做。”江西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刘燕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不久前,她刚刚分娩,成为一名新手妈妈。然而,2020年入职单位就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她,早已是环保领域的“老将”。刘燕首次负责的抚北工业园区下游农田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价项目让她焦头烂额,也让她加速成长。因为没有太多先例经验参考,她主动以科研论文结合技术规范的思路开展报告编制,最终对项目有了创新性理解。这一做法成为她的特色习惯,也让她成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女将”。

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胡阳阳同样于2020年进入单位。跟班学习一段时间后,他被任命为鹰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监测布点项目负责人,连续4个月半夜出门监测噪声;担任月湖区重点行业企业场地调查项目负责人时,由于人手不足,他一人身兼数职;担任大余县“三普”表层土壤采样项目负责人时,连续挖断了3把工兵铲。胡阳阳辗转于多个棘手项目的同时,不断地提升知识储备,成为中心的一位“多面手”。

“每一个经历过的项目,我都必须让自己做到可以独立承担。”202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硕士研究生黄肖萍是入职最晚的年轻人,却以不服输的干劲在追赶同事们的步伐。目前,她担任赣州市于都县某钨矿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项目,经常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大山里来回穿梭。去年,她通过招考被鹰潭市某事业单位录用,尽管自己仍是企业合同制身份,她最终却选择了留在中心工作。当记者问及原因时,她回答:“这里氛围和谐,工作纯粹,年轻人被重视,未来才有奔头。”

“人才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石所在。”中心主任宋志文在采访中对青年人才不吝赞美。在前不久举办的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修复学术交流会上,该中心提交的7篇论文悉数获奖。谈及培育和留住人才,宋志文表示,一靠氛围,二靠待遇,三靠机会,四靠学习,五靠情感。

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忠说:“党支部着力做好‘四种人’,分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领读人,政治建设的把关人,项目实施的协调人,关心职工的娘家人。”中心党支部在工作中成立了农用地安全利用党员先锋队和土壤地下水调查党员先锋队,推动项目高质量实施,已累计守护了11万亩农田、44万人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