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月评 下游新兴市场初现 中国企业能否占领高端市场

6月份钛市场综述

2014年06月30日 14:54 119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市场评论   作者:

 6月上旬,中国钛白粉龙头企业将其钛白粉调涨300元/吨,此番涨价引发部分企业跟风,后陆续有中核钛白、惠沄钛白、江苏太白等企业跟涨了300元。而钛矿市场却略显冷淡,报价基本环比持平,只是部分进口矿商家由于买卖双方长期僵持,也为了资金周转灵便,成交价比上个月略微偏低。
  钛渣、四氯化钛、海绵钛市场相对稳定。其中,除北方氯化渣价格有所阴跌之外,其他产品价格与上月持平。而氯化渣价格的阴跌幅度在百元左右,钛渣企业压力进一步增加。
  核电项目重启为钛材市场带来新亮点
  今年初以来,包括核电主管部门在内,中央已多次表态,将适时重启沿海核电项目。6月13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要求,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将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长张华祝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4年年会上透露,目前中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为19台,总装机容量1701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9台,装机容量3168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也表示,我国将规划新建的18台核电机组,一部分厂址已经做好前期工作,但项目尚未核准。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目标,在2015年前,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而到2020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由此可见,中国核电项目将逐渐走出冰封期,展开新一轮的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一座100万千瓦的机组对钛材的需求量超过200吨。而目前我国计划展开以及即将展开的核电项目有7个项目的14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720万千瓦。据此推算,未来几年内我国核电项目对的钛材的需求量至少将增加3400吨。2008~2010年间,国内一些企业陆续投资建设钛薄板带项目,其中一个较大的市场便是核电市场。但随着2011年核电事故所引发的核电冰封期,中国核电建设几乎停滞,这些企业也被迫更改原先的计划,将产品转投其他市场。而此次核电项目的重新启动或将为这些企业带来转机。
  高端市场需求已经被引爆,但国内企业能从中分得多少利益尚未可知。国内某集团企业对瑞道表示,其一下级单位收到委托,为核电项目加工部分产品。为了确保产品可靠性,目前使用的原料仍以国外供应为主流,尽管国内部分产品逐步进入供应商名单,但占比仍然较小。我们认为,未来核电项目的招标结果,将成为国内企业的考核成绩单。有多少家企业能够成功进入核电市场,我们将拭目以待。
  环保政策引爆特种钛白增长
  在我国,颜料级钛白粉一直是钛产业中占比最大的产品。但自2013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环保投入的加大,具有尾气净化供销的特种脱硝钛白市场增长迅猛。瑞道掌握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特种钛白产量增幅超过140%,成为当年钛市场中最抢眼的增长点。
  特种脱硝钛白主要应用于火电厂的催化剂中,通过其微观特性,能够对电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有效的处理,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排除。而国家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政策,则是拉动特种脱硝钛白市场增长的直接原因。根据该政策,预计我国未来对特种脱硝钛白的需求仍将翻倍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我国专业从事脱硝钛白的企业少之又少,产品质量与国际产品相比也不尽如人意。随着我国对该类产品需求的迅猛增长,尽快生产出质量能与国际产品相媲美,又具有价格优势的脱硝钛白,已是下游企业最期望的事。而山东某催化剂企业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他们特地到国内一些特种脱硝钛白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发现当前国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无法完全满足其要求,只得被迫从钛白企业中购买中间产品,自己再进行加工后用于催化剂中。该负责人表示,下游企业非常希望国内钛白企业能够迅速研发出该类产品,这样既能保证国内催化剂企业的原料供应,简化采购流程,也能够降低采购成本,对催化剂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纵观当前市场,虽然传统的民用钛材及颜料级钛白产品表现不佳,但在高端市场中,不少地方反而出现了新的市场需求。而把握机会,完成产业升级,占领高端市场,将成为企业拥有竞争力的法门。(赵巍)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